close
現在想起來,覺得在北京的兩個月一下子就過了;如果問我細節,我甚至想不起來。總之每天都是另一天的複製,一週就是上一週的循環,身在循環之中時,覺得無窮無盡;可是循環過了,就如一團泡沫。

去的是傳說中的魔鬼班。也許是傳說太可怕,讓我在去之前做足了想像,結果倒覺得不如想像中可怕;不累,但是絕不輕鬆,而所謂的累,或者說疲乏,與其說來自於事情多,倒不如說來自行程緊湊的壓力。一個年級嗷嗷待哺的六十個奶娃,每天等著我和同事發句型單,每週發複習單,每週出考題、改考題、排班表等等雜事,加上週六還得陪學生出遊,唯一可以喘息的週日晚上偏又有備課會,到了第四、五週的時候已經人人俱疲。更慘的是受到奧運會的限制,已經不很方便的校園還被隔成數個不相通的小區,進出得憑門禁卡,於是在工作壓力上又加了行動不便的壓力。對我來說,行動不自由的壓力帶來的痛苦更甚於工作,因為無從控制。倒數第二週的某天我心情不好,就想散步去小賣部買水。等繞了一大圈走到小賣部時發現他們提早關門,門口的警衛操著口音很重的普通話,我一個字都聽不懂。鼓著一肚子氣原路折返,路上差點掉淚,還好找到同事一塊直奔大賣場解決飲水之荒,回到宿舍已經快晚上十點。第二天一起床喉嚨就辣辣的疼了起來,病了快一週,還好課已經快結束。

在這樣緊湊而忙碌的行程之下,幾乎沒時間出去玩。我和同事發洩情緒的方法就是吃,一到週末就想要去哪兒吃飯。可是大吃大喝之下的後遺症是食慾越來越小,食量也隨之銳減。以前我可以吃下的量現在大概只剩一半,這對減重當然有好處,但是對好吃鬼如我實在是一種折磨。不過這大概也跟年紀漸長有關,身體大概會自然反應出所需。我在北京天天都想吃絲瓜,大概就跟躁熱有關吧!卻偏偏一道好吃的絲瓜也沒嚐到,到現在都還念著。但因為同事的帶領,意外喜歡上幾道道地的北京小吃,像滷煮、灌腸、爆肚,久不吃還會想念。爽口的拍黃瓜更是每天吃都不膩的涼菜,我還喝了傳說中的豆汁,其實並不那麼恐怖,喝起來像煮臭豆腐的水而已。有短片為證,以後再放上來。

不喜歡奧運會,更沒時間去看奧運會。不是不喜歡運動,而是討厭中國政府把奧運會無限上綱成為萬能的尚方寶劍,最妙的是眾人還都服。某天某位小老師告訴我,他們研究生的宿舍每天熱得像火爐,「學校不准我們開窗」。老天!北京的八月天,不開窗又沒空調怎麼住人?可是為什麼不准開窗呢?「因為宿舍窗子對著運動員練習場,有安全顧慮」笑話!難道住在宿舍裡的學生悶著就沒有安全顧慮?你們應該跟學校抗議這簡直違反學生人權!可是,說到「人權」二字,我突然發現自己好像身在一個不合適的地方,發表著不合適的言論。我的聽眾楞楞的看著我,說「怎麼可能抗議」。那一刻我忽然有點明白當年放野火的龍應台的心情。

在北京的經驗不都是壞的。四年不見,覺得北京更整齊、更現代化了。當然這跟辦奧運有很大的關係,所以倒也不能一筆抹煞奧運會的好處。我記得很清楚的是:某天在公車站等車,公車緩緩入站的那時,有一秒的時間我錯認我在台北,因為車體很新,刷卡、投幣的設備都差不多,差的只是北京的公車上大多沒有空調,夏天坐起來不太舒服。店裡的店員似乎客氣了一點,但還是不能跟台灣比;新的地鐵線一條一條地建,設備都非常新,到哪兒也都很方便。最棒的還是計程車非常便宜,回台灣之後還不能馬上戒掉隨手招計程車的惡習,直到發現車費太恐怖為止。

所以,2008年夏天對北京的印象究竟怎麼樣呢?說不上來,只能把一片片破碎的記憶拼在一起,差不多是這麼回事吧!

2008/9/7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c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